国际交流

《BMC Genomics》发表水生所鲤科鱼类散在重复序列研究新进展

        2月19日, 《BMC Genomics》 发表了研究论文 “Bead-probe complex capture a couple of SINE and LINE family from genomes of two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of East Asian cyprinid directly using magnetic separation” BMC Genomics 2009, 10:83 (19 February 2009)。 该文章是在鱼类系统发育学科组何舜平研究员的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童超波等人完成的。
        该文对常用的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首次将磁珠分选系统用于散在重复序列的分离,取得了成功。在鲢和鳙中分离得到了一个年轻的SINE家族(命名为HAmo SINE),具有典型的SINE结构特征。序列及结构分析表明,该SINE家族拷贝间序列分歧小,为近期活跃复制增殖,其拷贝数通过荧光定量估计为10的5次方数量级;分离得到了LINE家族(命名为HAmo LINE),鉴定为其他鱼类LINE2的同源物,属于LINE2一支。 该SINE家族和LINE家族具有一致的尾部序列和二级结构,表明该SINE家族借助于其基因组内HAmo LINE编码的反转座酶系统实现自身近期的不断增殖。经序列结构比较,HAmo 和 Smal, FokI家族虽然序列高度相似,但它们却是在各自的进化谱系中依赖于同一起源的LINE家族,独立产生的。
        该论文的亮点在于首次将磁珠分选系统应用于散在重复序列的分离,代替了目前该研究领域传统的通过构建文库杂交扫描分离的方法,这种新方法在实验周期,成本,效率等各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尤其对于传统方法不能分离得到的低拷贝的SINE序列也能分离得到。其次,分离得到的SINE家族和其他两个在远缘物种鱼类内的SINE家族的高度相似性表现出自然界里面的罕见的独立产生的SINE家族的趋同性。
        该学科组后续的研究将集中在利用已经建立SINE分离平台,大规模分离SINE序列,进行鲤科鱼类系统发育和分子进化的研究,并运用生物信息学在鲀科鱼类中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筛选一大批潜在的候选SINE插入来研究其插入所揭示的系统发育意义。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