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再说长江》介绍曹文宣院士为保护长江上游特有鱼类所作努力
33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从2006年7月16日晚开始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的黄金时段播出,每天播出两集,每集30分钟。
在7月21日晚播出的第11集《再说长江·天生赤水》中,介绍了著名鱼类学家曹文宣院士为保护保护长江上游特有鱼类所作的努力(可点击http://www.cctv.com/video/wwwkeji/2006/07/wwwkeji_300_20060721_4.shtml观看)。
赤水河是长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云南,流经贵州和四川,也是黔、川两省的界河。赤水河既以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四渡赤水”而闻名于世,又以出产“国酒”茅台酒而享誉中外,还拥有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从1993年起多次组织科研人员对赤水河的水生生物进行全面调查,带队的鱼类学家曹文宣院士曾五次到赤水河考察。曹文宣院士还是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99年和2000年,他在全国政协大会上分别提交《建立赤水河长江上游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的提案和《为保持茅台酒等名酒特有的品质,建议不要在赤水河干流修建水电工程》的提案。
2002年1月中旬,由长江技术经济学会和贵州省政府举办的“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促进贵州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市召开。曹文宣院士等长江技术经济学会环境保护学术委员会专题考察组的专家们在会上提出建议:在赤水河流域建立一个包括珍稀特有鱼类、珍稀植物和自然景观、酒文化、革命历史文物等“水下”和沿岸“水上”为一体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让赤水河成为一条完整的生态河流,以显示其独特的保护价值和意义。
曹文宣院士还在《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第6期(三峡专辑)发表《给鱼类一个自由生活的空间》……作为一个鱼类学家,曹文宣院士从1955年起就在长江中游的梁子湖开展对武昌鱼(学名团头鲂)的生物学研究;1956-1976年,他又9次进入青藏高原,在这“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之地研究鱼类;从1978年起,他先后主持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对长江鱼类资源影响评价和救鱼措施研究”、“洪湖水体生物生产力的综合开发及湖泊生态环境优化邮件”、“三峡工程对长江及沿岸水域生态的影响及其对策”等课题,他始终在关注着长江、关注着长江流域的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