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视角

【楚天都市报】中国科考队在汉启航寻江豚

图为:江豚 (资料照片,水生所提供)

图为:科考船出发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周治涛 通讯员曾铭 孙慧)继2006年以来,我国最大规模的长江干流淡水豚类考察昨日在汉启动。中科院水生所专家首次披露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洞庭湖江豚仅剩90头,这一数据敲响了长江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警钟,“长江江豚的生存现状直观地反映了长江生态。如果江豚再度功能性灭绝,就意味着拉开长江水生生物物种消亡的序幕。”

考察小组公布了对两湖淡水豚类最新调查结果:目前洞庭湖江豚已经从2006年150多头锐减至90头,南洞庭和西洞庭没有发现江豚,各个支流除湘江屈原农场至鲶鱼口水域有少量分布外,也都没有发现江豚。鄱阳湖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为450头,宜昌至武汉江段江豚已极其稀少,情况同样不乐观。

1997年和2006年,中科院水生所曾先后两次启动长江淡水豚类科考,其中2006年豚类考察宣告白鱀豚功能性灭绝,长江江豚仅有1800头左右,令国内外专家学者为之震惊。“时隔6年之后,我国科学家再次启动大规模江豚科考,不但要清点江豚的数量,还要透过长江江豚的生存现状了解长江生态的变化。”2012长江江豚科考队副指挥长兼考察技术组组长、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博士表示。

据了解,白鱀豚和长江江豚是仅生存于长江中的两种珍稀鲸类动物,均是用肺呼吸的胎生哺乳类动物。在白鱀豚宣告功能性灭绝之后,专家预测眼下长江江豚的数量可能锐减至1000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早在1996年就根据栖息地、数量等标准,确定江豚为濒危物种。最近,联盟委托水生所起草专门报告,将其上升为“极度濒危”。“如果江豚重演白鱀豚的悲剧,我们对不起子孙后代。”中国科学院水生所副研究员王克雄介绍,此次由农业部牵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共同组织的江豚科考,将为国家相关部门下一步开展保护区的建设与调整提供依据。

根据计划,此次为期40多天的科考过程中,科考人员及江豚专家将乘坐两艘科考船从武汉出发,经宜昌到达上海,往返3000多公里,全面考察长江流域江豚数量和分布特征。

目前水生所正协助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制订《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这一计划是未来较长时间内我国长江淡水豚保护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对话专家王丁 白鱀豚仍是“秘密任务”

“我不相信白鱀豚已经灭绝了。”昨日,国内著名豚类专家王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2006年长江流域豚类科考已经宣布白鱀豚功能性灭绝,但他并不相信这一结果。并透露,此次科考的一项“秘密”内容就是继续搜寻白鱀豚。

王丁认为,白鱀豚功能性灭绝是指该物种因环境变化导致数量稀少,失去在自然状态下继续繁衍的能力,并不意味着白鱀豚消失。他表示利用目前最先进的科考工具,如果能够寻找到白鱀豚的蛛丝马迹,意义非凡。

记者登船探秘 揭开科考神秘面纱

驾驶舱里有“尖板眼”

主驾驶舱里,一台电脑的屏幕上有鱼形标记不停闪动(如上图)。这些标记对应着水底游动的鱼,通过电脑就能清点江中的鱼群数量。

一个装有感应器的红色塑料管插在水中。“这叫生态声学检测仪,为我国首次在长江鱼类资源探测中应用。”科考队鱼类资源组负责人董黎君介绍,仪器可发射、接收特定声波,以获得鱼群活动数量。

志愿者打地铺睡船舱

船上有近40名志愿者。他们在船舱打地铺,每天工作时间约10小时。

此次科考队员中仅有两位女队员:中科院水生所豚类学科的研究生时文静和李青青。“我们干的活和男队员一样,不轻松。”时文静说。

张靓颖将登船考察

WWF武汉项目办公室项目顾问张新桥博士介绍,12月12日科考船停靠安徽江段期间,江豚保护大使张靓颖将登船参与科考一天。

普通市民也可通过“江豚的微笑”或“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新浪官方微博了解科考进展,并提问求解答。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