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视角

【楚天都市报】“微笑精灵”江上之家四分五裂“剩男剩女”问题困扰种群繁衍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周治涛)经过九天航行,昨日下午,长江淡水豚考察队抵达宜昌。在第一阶段约630公里的航程中,科考队共监测到长江江豚10头次,而2006年考察时,仅在洪湖江段就发现了当时最大的江豚群体(15头)。

昨日上午,科考队抵达宜昌江段胭脂坝河附近,目视观察员远远望见江面上两个黑影游动。“江豚!”考察队副总指挥、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王克雄应声走上船头,通过望远镜,确定是两头江豚。这一发现让大家脸上都浮现出了笑容。

专家表示,胭脂坝这里形成一个江心洲,水流平缓、安静,而随着三峡大坝的截流,宜昌江段的水流更加平缓,比较适宜江豚栖息。宜昌市水产局渔政处处长何广文介绍,几天前有渔民在胭脂坝附近目击到三头江豚,这片水域鱼类众多,南岸水域不通航,近年来多次发现有江豚聚集于此。

统计显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宜昌以上的黄陵庙和枝城等江段,以及葛洲坝上游江段,均有江豚以及白暨豚的发现记录,而在本世纪初大都没有了江豚的身影。此次胭脂坝附近监测到江豚种群,让科考队喜出望外。目前,当地政府正筹划在坝区设立鱼类资源监测点,为下一步建立江豚保护区做好准备。

在目前完成的第一阶段武汉至宜昌江段江豚科考中,江豚的活动区域整体下移。这一发现引起了王克雄的关注。

根据监测,从武汉到宜昌的这段航程,主要在洪湖江段下游、洞庭湖入江口上游、监利县、公安县城附近江段以及宜昌胭脂坝下观察到江豚。除胭脂坝和石首江段外,其他江豚聚集区明显向下游偏移。

王克雄分析认为,由于鱼类资源分布不均和船舶航道影响,江豚被隔绝在不同的片区,不利于种群繁衍,而原本江豚活跃的区域因为人为活动和水体污染,使得江豚不得不迁徙到其他的区域,这意味着过去六年中江豚生存的水体环境已经发生较大的变化。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