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视角

【扬州晚报】长江扬州段昨现两头嬉水江豚

“‘江豚科考’已基本结束扬州镇江段部分大部分水域观测,有幸目测到2头次江豚,目前停靠在润扬大桥镇江岸边的海事码头。”

昨天下午,记者从2012长江江豚科考队副指挥长、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克雄处得知,因天气等原因,原本计划11月底到达扬州段的科考船,昨天行至扬州镇江段。

扬州段情况如何?

昨天在润扬大桥附近看到江豚

昨日下午,行至扬州镇江段的科考船停靠在紧邻镇江的海事码头休整,35名研究人员以及10余船员上岸放松。

王克雄告诉记者,昨日下午经过长江扬州镇江段时,在润扬大桥附近水域的上游,观测员目测到两头次嬉水的江豚。

“遗憾的是,没有拍下图片。”王克雄说,科考船进入长江江苏段水域后,在南京段目测到了两头次江豚,在扬州镇江段又目测到2头次江豚。

此次科考成果如何?

已目测到203头次

提及江豚,王克雄的语气充满沉重。他称,长江江豚是我国长江流域特有的珍稀动物,其头部浑圆、体形流畅,弯弯的嘴角像挂着憨态可掬的“微笑”。但通过上半段的科考情况来看,令人动心的“微笑”很可能即将消失于长江。

截至12月5日科考队结束在长江安徽段的考察时,共目测到江豚199头次,加上昨日目测到的4头次,已目测到江豚203头次。这一数据,相比2006年的考察结果,江豚数量锐减近七成。

“从目前来看,整个情况在不断地恶化。条件不断恶化,数量在不断减少,所以我们对这个考察结果乐观期望不大。”2012长江江豚科考队副指挥长、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克雄表示,在启程当天,关于江豚的坏消息就不断传来。

11月11日,在湖南岳阳,一头雌性江豚被拦腰劈成两半,小肠外露。而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长江江豚死亡记录总数已达39头。

江豚为啥锐减?

人类活动是其生存最大威胁

根据农业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办公室的公布数据,在2000年前后,长江里还有3000头左右的江豚;到2006年,只有1800头左右。专家介绍说,长江流域江豚种群下降的速率平均为6.4%,按此计算,目前长江内的江豚仅有1000头左右。

谈及江豚锐减过快的原因,王克雄表示,江豚没有天敌,人类活动是其生存最大威胁。而长期以来,人类在“黄金水道”长江的活动日益扩大,长江从某种程度上逐步从自然河流变成人工渠道。酷捕滥捞、水上

运输、污染物排放、过度采沙等,使江豚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扬州水域条件如何?

生态环境基础不错,是江豚活跃区

通过一段时间的江豚科考,王克雄感慨,随着长江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照此情况发展下去,江豚物种将在15年至20年内出现功能性灭绝。

他表示,长江扬州镇江段,水质和生态环境基础不错。这个江段的支流和岔道不少,比较适合江豚活动和捕食;而在镇江,就有一个江豚自然保护区。

事实上,前期的考察中,在长江干流武汉至宜昌630公里长的江段仅发现10头次左右的长江江豚;而在扬州镇江段,就发现了2头次,可见长江扬州段是江豚的活跃区。

记者了解到,结束长江扬州段的科考后,科考船将向上海出发,然后返回武汉,预计本月中旬结束科考。这次科考,将全面评估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分布特征、威胁因素,确定长江江豚热点分布区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现有保护区保护范围、功能区划调整以及可能新建保护区的操作方案。

【新闻背景】

我国启动最大规模拯救江豚行动

“长江江豚的生存现状直观地反映了长江生态。如果江豚再度功能性灭绝,就意味着拉开长江水生生物物种消亡的序幕。”11月11日在武汉启动的一项科学考察,展开了我国对濒危水生动物江豚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的全面调查,也敲响了长江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警钟。

据介绍,这是继2006年中国科学家在长江流域对现已灭绝的白鳍豚之后,首次启动的大规模拯救江豚行动。

2006年长江淡水豚调查没有发现白鳍豚,同时发现江豚数量锐减,仅剩1800头左右。根据当时的测算,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江豚很可能在2035年降至200头,达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极危级标准。估计江豚现存种群仅约1000头。 新华社

【新闻词典】

白鳍豚

白鳍豚也称为白暨豚、白鳍,是一种淡水鲸类白鱀豚科动物,仅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流域,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白鳍豚不仅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世界12种最濒危动物之一,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2007年8月8日,《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内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功能性灭绝

指某物种因其生存环境被破坏,数量非常稀少,以致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丧失了维持繁殖的能力,甚至丧失了维持生存的能力。

【扬州举措】

廖家沟备选“迁地保护区”

科考专家拟单独前往考察

昨天记者也得到一个令人遗憾的消息,对扬州江豚保护志愿者提出的廖家沟水域江豚迁地保护计划,科考船此次暂无考察廖家沟水域计划。不过,江豚迁入地保护计划中,已将廖家沟纳入备选地上报农业部。

A 暂不考察廖家沟

目前一个不争的现实是,在沿江淡水豚保护区,通过迁地保护的方式饲养的江豚,生活得无忧无虑;而在长江自然水域的江豚,命运已截然不同。鉴于保护区和自然水域生存环境的反差,王克雄表示,这次科考的水域,集中在干流也就是长江自然水域。

“对于扬州江豚保护志愿者的建议,我们仍会考虑;但就目前来看,廖家沟水域迁地保护,尚未听说有考虑计划。”王克雄表示,廖家沟水域一直没有迎来系统的、全面深入的考察,这需要扬州相关部门主动争取和配合。

B 廖家沟纳入备选地

王克雄表示,如果对廖家沟水域是否适合迁地保护区考察通过,划入迁地保护区不是没有可能。针对长江江豚热点分布区等变化,保护区会有增加的可能。这次科考,也为可能新建保护区的操作方案提供基础。

王克雄告诉扬州江豚保护志愿者陈宜林,自己会争取单独去一趟廖家沟考察;并且,江豚迁入地保护计划中,已将廖家沟纳入备选地上报农业部,但最终还要看农业部相关部门对保护区域的具体安排。

“这也就是说,廖家沟水域仍有机会。”陈宜林表示,届时,他会陪同王克雄前往考察。

昨日记者与王克雄的交流中,他也表达了对廖家沟水域的极大兴趣。王克雄表示,尽管这次以干流为主要科考水域,但越来越多的适宜迁入地保护区的增多,对日渐减少的江豚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福音”。

【四问江豚保护】

目前已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江豚数量比大熊猫还少

市民建议:让“退渔观豚”成扬州旅游名片

“江豚已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目。”记者昨从科考队现场指挥部获悉,国家农业部已向国家申报新一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目,其中包括江豚,正等待着国务院批复宣布。

据悉,江豚种群数量已少于大熊猫。

江豚保护进展如何?

已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观测和科学考察,一个不争的事实展现在科考队员们面前,那就是目前江豚的种群数量已少于大熊猫。

“江豚已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目。”此次江豚科考副指挥长兼考察技术组组长王克雄表示,国家农业部已向国家申报新一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目,其中包括江豚,正在等待着国务院批复宣布。

听到这一消息,江豚保护志愿者陈宜林很开心。“纳入保护级别越高,就说明对江豚的保护越重视。”

江豚如灭绝有何影响?

长江水生生物消失的序幕可能开启

在瓜洲居民殷先生印象中,小时候,长江瓜洲段常能见到江豚。不过,就如长江已有一些鱼类灭绝一样,江豚生存种群的减少,到底对扬州影响几何?包括他在内的普通市民和沿江渔民并不是太清楚。

瓜洲很多渔民表示,以往江豚可谓是打鱼“指南针”,通过江豚的活动,可辨别风向等,对打鱼有利;但现在,早已采用了机械船,江豚的“功能”已被现代化冲淡。

王克雄表示,长江江豚是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旗舰物种,也称为标志性物种。它的生存状况,是长江整个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直接反映。也就是说,如果处于淡水生物链顶端的长江江豚像白鳍豚一样灭绝,那么长江水生生物消失的序幕可能开启。

如何进一步保护江豚?

迁地保护维系其种群

作为长江水生物研究专家,王克雄认为,水生动物的保护具有特殊性,看不见也摸不着,更重要的是对这个物种原始生存的环境和栖息地的保护。因此,提高全社会对江豚保护的意识,显得更加重要。

王克雄表示,随着长江干流水域航道发达等原因,江豚生存受威胁严重,加之江豚作为水生哺乳动物,人工饲养成本高昂,因此维系其种群的主要希望来自迁地保护,也就是划出一些面积较小但环境较适宜、保护措施得力的水域,作为长江江豚最后的生存空间。

他直言,如果江豚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目,将有更多的法律来限制江豚生存区域的各种人类行为和发展;致伤致死江豚的行为,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保护区的相关涉水项目,会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使其符合生态保护的需要。

“今后,对长江水域,尤其是江豚保护区等,一定会有很多要求。”相关专家表示,如江豚保护区将迎来禁渔、禁采、限航、限速等。对扬州更直观的影响,就是将来沿江的开发规划等,可能会把是否对江豚保护有利列入限制条件。

江豚保护区如何运营?

建议打造成江豚观赏区

已上报农业部作为迁地保护江豚备选地的扬州廖家沟水域,如迎来江豚保护区的建立,将有哪些利好?对此,一直呼吁在廖家沟建立江豚保护区的江豚保护志愿者陈宜林设想,扬州是一座旅游城市,廖家沟江豚保护区也可打造成江豚观赏区,既保护了江豚,又增添了旅游资源。

他认为,相对于现有多处迁地水域,扬州廖家沟具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自古就是豚类活动区;既有江水海潮,又无航道通行,无工业污染。

在王克雄看来,随着长江生态环境的恶化,现在长江段完全以打鱼为生的渔民已经很少了,收入也低。沿江对江豚的保护和迁入地保护,对于渔民来说,更是一个福音。

王克雄提出,如果发展“退渔观豚”项目,让渔民改行当长江导游,带游客去看江豚,收入反而会增加,并且会形成退渔后生态越来越好、江豚越来越多、观豚项目也越来越好做的良性循环。

今年7月,江西开始试点类似项目;在广西钦州的三娘湾,游客乘船出海观赏白海豚已成为当地的著名旅游项目。“扬州如果也能建立保护区的话,渔民上岸将不是难题。”陈宜林觉得,这是提高扬州知名度和打造世界名城的一张“生态牌”。

(刊于扬州晚报2012年12月7日第4版整版)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