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江豚濒危 数量不及大熊猫
图为:武汉白鳍豚馆内的江豚。我们已失去了白鳍豚,会不会再失去江豚?
湖北日报讯(记者张元媛、杨麟、张函、王焱尧、通讯员张新桥)昨天,《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报告》在武汉发布。报告宣布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为1000头,呈现加速下降趋势,其中长江干流种群年均下降速率为13.73%,超过2006年以前的两倍。
去年11—12月期间的干流考察期间,两艘考察船目视发现江豚380头次。经数据分析,初步估算长江干流江豚种群约为500头。在此之前的10月23日至30日,科考人员对两个通江湖泊鄱阳湖和洞庭湖及其支流先行进行了考察,初步估算鄱阳湖种群约450头,洞庭湖种群约90头。声学考察监测到,长江江豚主要分布在武汉以下江段,呈现连续分布态势,湖口至南京水域则集中了发现总数的67%。
而在2006年的考察中,科学家们在长江干流目视发现江豚851头次,干流种群数量为1225头,并且,那次考察没有覆盖洞庭湖和鄱阳湖区域。
显然,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已远少于大熊猫(注:我国目前能查到的野生熊猫数据是1596只,系2003年调查结果),且种群呈现快速下降趋势。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最新的评估报告拟将长江江豚列为“极度濒危”级别。
“通过不同江段种群下降速率的分析,可以看出,宜昌至鄂州江段江豚下降速率最高,鄂州至华阳江段居中,华阳至上海江段下降速度相对较低。”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总指挥、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教授指出,“江豚灭绝的速度正在加快。”
对于江豚急剧减少的原因,王丁说:“航运阻隔造成江豚迁移困难,水利设施建设导致长江中下游水文状况发生变化,江湖阻隔,适合江豚栖息的洲滩区域减少。”另外,科考队员还发现长江干流里分布的江豚在码头港口区域集中。“江豚冒着危险在码头港口区域进行捕食,这可能和码头区饵料资源相对丰富有关系。”王丁进一步阐释,“但码头港口区域航运非常密集,恰恰又对江豚的生存造成极大威胁。”
王丁建议,根据考察结果,应该在江豚分布相对集中的长江鄂州段、武穴段建设新的长江豚类保护区。
本次考察中,考察队员没有观察到白 豚,声学记录仪亦未监测到白 豚声信号。
据介绍,“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由农业部领导,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武汉白 豚保护基金会共同组织发起并实施。
长江干流考察从2012年11月11日正式开始,至12月24日结束,历时44天,往返航行3400余公里。期间在宜昌停留3天,确认胭脂坝水域生活着至少2头江豚。荆州江段则于公安、石首、监利、洪湖等区域发现了大约29头江豚。鄂州至安徽华阳则目测到110头江豚。
刊于2013年3月29日第7版 网址链接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30329/hbrb2005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