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473公里6小时 两省高速交警接力护送 两头江豚昨迁监利安新家
新迁入湖北何王庙的2头江豚已经开口吃小鱼了
王庙将成为长江江豚的新家园
记者韩玮 黄师师
江西、湖北两省高速交警编队,一前一后警车护送。昨日7时30分至13时40分,全国最大规模江豚迁地保护行动中最先搬新家的两头江豚,从江西鄱阳湖迁入湖北监利的新家。记者一路跟随运豚车,见证2头江豚6小时从江西都昌至湖北监利473公里的“迁徙”全过程。运输后血样结果显示,江豚未出现感染、发炎以及应激反应后的细胞变化,一切正常。
装车出发
7:28—7:33
小心翼翼放入定制水箱
让江豚身体悬浮不受压迫
昨日7时28分,两头起水的江豚被渔民们用担架布包裹抬上运输车,小心翼翼放入早已备好的定制不锈钢水箱中。为了让江豚的细嫩身体悬浮在水中不受压迫,两个水箱中分别吊起一张担架布,江豚摇摆着身体躺在上面,背上还盖了毛巾保湿,犹如两个圆鼓鼓的婴儿睡在婴儿床上。可能是有些紧张,江豚不断敲打着尾鳍。
为防止江豚的两只侧鳍和尾鳍折断受伤,中科院水生所5位科研人员将它们一个个舒展开来,从担架布上留有的洞中穿出。
“留一个安静的空间,别打扰,它们刚上来会很紧张。”除了随行护送的专家,运豚车尽量少人,确保让江豚安静。
7时33分,运豚车驶离都昌。记者驱车紧随其后。
护送抵达
7:33—11:51
赣鄂两省高速交警“接力”护送
运豚车司机全程不敢踩急刹
负责护送江豚的中科院水生所专家介绍,这次的护送是持证合法运输。对此,各省高速交警也一路“绿灯”,高速部门则开通了绿色通道。
记者看到,运输江豚的车辆编为1号,紧跟其后的还有一台2号车,是备用运豚车,车内也已备好水箱,一旦1号车在行驶途中遇到意外状况,便可立即将江豚转移到2号车。此外,1号车前方还有一台江西当地的警车开道,保证江豚运输途中一路“绿灯”。经过30公里省道,8时15分,3台车抵达蔡岭高速入口,警车护送至此。
9时20分,运豚车行经一加油站加油。负责开车的司机余师傅说,一开始走的省道有些颠簸,为了不让水箱内因颠簸溅起浪花,引起江豚不安,他开车时十分小心,尽量不踩急刹,绕过深坑等路段。上高速后,就加快速度,保证江豚尽快到达目的地。
加满油后,继续行程。9时41分,抵达赣鄂交界的收费站,记者看到,两台警车早早等在站口处迎接。据了解,两台警车均来自湖北高速交警,是专程前来迎接江豚并参与护送的。两台警车一前一后,编队护送着运豚车。10时38分到达通山服务区,专家们休整10分钟,为水箱换了一次水。
高速交警还主动协商最佳运输路线,10时50分继续上路。11时51分顺利到达湖南地界,湖北交警护送至此才离开。随后一路高速加部分省道,江豚终于在13时40分安全抵达湖北监利何王庙保护区的新家。司机余师傅还透露,为了这次的长途护送,他此前曾两次踩点,驱车跑过运豚路线,比选最佳方案,最终选择了一条高速较长、省道较少的路线。473公里中,省道仅占80公里,“为的是将颠簸和突发降至最低,保证运豚一路畅快”。
细心照看
7:30—13:40
一路上给江豚换鄱阳湖水
两名科研人员站了6小时
9时20分,记者趁加油间隙,上车询问江豚状况。中科院水生所科研人员介绍,刚开始的半小时内,江豚情绪有点激动,不断摇摆着身体,敲打尾鳍,弄得水花四溅。通过记录,发现它们每分钟呼吸了6—8次,而正常情况下为一分钟三四次。“为了避免它们因剧烈运动消耗过多体力,让其呼吸平静下来,我们给它俩注射了安抚针,随后小家伙的情绪马上平复下来”。
记者发现在水箱两边各站着一位看护人员。据悉,他们一路上不停地给两头江豚浇水,保持体表湿润。此外,还要保持水箱内的水温恒定,每隔半小时就更换一部分水。“我们专门准备了鄱阳湖水,它们更能适应家乡水。”对于江豚的一次次呼吸,他们也认真做好记录。通过一分钟内的呼吸频次,判断江豚是否正常呼吸。
为了近距离观察两头江豚的呼吸和状况,两位负责看护的科研人员一路上要站6个小时。水生所专家介绍,距目的地还有1小时的路程时,因安抚针药效消除,两个小家伙又不听话了,开始剧烈运动。此时专家们并未做过多干预,只是浇水安抚,待它逐步缓解紧张情绪。
何王庙长江故道水质优良 不到15分钟 江豚就开始游泳
2头鄱阳湖江豚被抬上前往湖北的专车 本版摄影:记者高宝燕
新家体验
本报讯(记者黄师师 韩玮)愉悦伴游,有节奏的呼吸。昨日16时许,何王庙长江故道内的两头“先锋”江豚,以3分钟16次的呼吸频次告诉大家——“新家不错”。
经过长达6个多小时的运输,两头江豚于昨日13时40分抵达湖北监利。在进入暂养网箱前,它们先在充气游泳池中“歇了一口气”。中科院水生所科研人员称,江豚长途跋涉,肌肉难免僵硬,如果贸然放进暂养网箱,可能引发溺水和呼吸不畅,所以得先到游泳池放松放松。
放松过程中的江豚,很快恢复体力,不到15分钟就开始游泳。相当一部分当地渔民从未见过江豚,看到江豚摇头摆尾的模样,忍不住大喊“可爱”。
14时左右,中科院水生所科研人员把江豚带至暂养网箱边的浮台上体检。见它俩状态良好,保护区的工作人员用渔网轻轻担着它们的身体,一点一点缓缓放低。14时20分,两头江豚正式入住何王庙长江故道中的暂养水箱。
由于途中并未进食,工作人员担心两个家伙饿肚子,赶忙备好小鱼饵料,可初入新家的它们不太买账。直到17时,两个家伙的食量才略微恢复一些。“距离一天4斤的量,仍有明显差距”,喂养员说,接下去的几天,还得持续观察。
两个家伙虽然不太想吃,但也没闲着,在长、宽各10米的网箱内,自在地游来游去,激起的浪花哗啦哗啦。记者看到,与鄱阳湖略微泛黄的湖水不同,何王庙长江故道的江水水质优良,看上去干净、清幽。
据了解,何王庙长江故道与长江自然连通,没有航运的干扰,周边没有工业、农业,大部分水域达Ⅰ类水质标准,是目前长江流域最适合江豚生存的区域之一。
“这里是周边40万人的饮用水源,江豚生活在这里,请大家放心”,监利县水产局负责人称,因为水质条件好,故道内的饵料十分丰富,为了江豚更好地生活,保护区还专门配备了2名专业喂养员。
三大指标综合评分最高 疑似母女豚 成乔迁先锋
选拔揭秘
本报讯(记者黄师师 韩玮)按照原计划,此次迁地保护行动并不涉及母子豚。可昨日在首批搬家江豚的选拔过程中,一对疑似是母女的两头雌豚,因综合评分最高入选。
从江西都昌到湖北监利,率先搬家的两头江豚将从鄱阳湖暂养网箱中的11头中选出。昨日上午7时许,在8名当地渔民努力下,2头雌豚顺利起水,成为乔迁先锋。
“起水过程看似随机,但其实很有名堂”,中科院水生所科研人员介绍,两头雌豚一大一小,大的6岁、小的2岁,小的已经断奶,符合此次选拔的条件。最初,这两头豚是游在一块儿被渔民发现的,进入网箱暂养的这几天,头部有白斑的那头小豚,也是紧紧跟在这头大豚身后,两头豚如影随行。由于还未做亲子鉴定,暂时推测是一对母女。
在前期观察中,这两头江豚对网箱的适应性、进食情况和游泳情况三大指标综合评分都很高,被列为优选对象。
昨日,两头豚在与其他几头豚同时起水的那一刻,被科研人员一眼看中,“它们关系亲密,路上运输有个伴,到了新的地方,也能相互照应”。
今明两天 江豚要“进补”
本报讯(记者黄师师 韩玮)今日,两头“先锋”江豚哪里也不去,安心呆在暂养池内感受新家。对比它们的惬意,工作人员则要忙碌许多,因为这一天将是江豚是否适应新家的关键,大量观察和体检要先后展开。
对工作人员来说,首先要攻克的是江豚进食关。“只有它们正常进食了,才证明对环境的不安感消除了”,中科院水生所科研人员介绍,今明两天,喂养员将加密喂食的频率,以消除江豚的不安。为此,一名江豚饲养主管专程从武汉赶到监利做技术指导。
同时,体检必不可少,特别是要对江豚营养状况作出评估。若江豚出现营养不良,则要根据检查结果,为江豚进补。如缺乏维生素,将把相应的维生素掺入饵料对江豚进行喂食。科研人员称,由于首批运来的是两头雌性江豚,今年很有可能在何王庙(集成垸)保护区内受孕,怀上豚宝宝,所以调理身体至最佳状态十分必要。
(刊于长江日报2015年3月22日第5版整版 江豚保护行动专刊 网址链接:http://cjrb.cjn.cn/html/2015-03/22/content_54274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