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视角

【科技金融时报】工程运行一年 西湖降氮四成

  本报讯 杭州西湖水降氮,十年愿望今实现。昨天,笔者在西湖玉皇“降氮”工程仪表房看到,进水含氮量为2.7mg/L,流入西湖水含氮量为1.0mg/L,当时降氮率达63%。这是西湖降氮工程试运行一年来亮出的成绩单。

  西湖水为什么要降氮?杭州市环保局水项专家韩轶才告诉记者,如果湖水中氮含量过高,到了温度较高的季节,就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发生藻类暴发、浮游动物乱长等现象,水质变差,水体透明度也将随之下降。韩轶才一边“科普”,一边翻出了他和西湖水域管理处等专家一起调研撰写、2006年荣获省科技进步奖的课题——“西湖水环境综合保护工程效益评价及管理对策”,对策中着重提到“钱塘江引水入西湖,水中氮含量超过富营养标准,建议研究脱氮处理工艺”。

  也就是说在十年前,“氮”出西湖就成了西湖水质保护管理者、专家们的心愿。几经努力,2012年初“降氮”工程启动,并于去年9月投入了试运行。该“降氮”工程全名为“钱塘江大规模引水高效降氮技术示范工程”,设在西湖玉皇引水预处理厂区内。以前这里经过引配水工程中的絮凝沉淀后的钱塘江水,可以全部进入西湖。现在有一部分水要进入“降氮”工程处理后,再流入西湖。工程采用单极反硝化生物滤池降氮技术,也就是利用微生物先把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再把亚硝酸盐转化为氮气,最后将氮气从水里脱离出去——“氮”出西湖,达到降氮的效果。“这是一期工程,最大日处理量为5万立方米,出水的氮削减率可达40%以上,每年预计能够削减18吨进入西湖的总氮,下一步打算继续扩大降氮规模。” 该项目技术人员之一的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刘碧云博士介绍道。

  这次“降氮”工程加上之前的综合保护治理,西湖水透明度较之上世纪末40厘米左右提高了一倍。据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处副主任吴芝瑛介绍,2015年西湖主湖区年均透明度达到了84.2cm,今年1~10月主湖区透明度已达到 80厘米,其他区域达1~2米。她自信地说,随着一年中最好水质季节来临,今年年均透明度可超 80厘米,有可能还会超过去年均值,均是历史少有的佳绩。

  通讯员 钟兆盈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