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将长江江豚保护等级提升为一级
特派记者翟兰兰 杨蔚
仅2016年,在长江流域发现的江豚尸体就超过30具。中科院水生所通过模型预测认为,如不采取及时有效保护措施,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最快可能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消失。昨天,徐旭东、赵晓勇、江利平、李仁真等10位住鄂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把江豚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上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017年2月8日,有媒体报道,鄱阳湖水域发现一头死亡江豚和一头受伤江豚,其中,受伤江豚背部扎有金属鱼钩。仅仅在10个月前,2016年4月上旬,也是在鄱阳湖水域,有关部门发现5头死亡江豚。在10个月的时间里,仅鄱阳湖水域就有6头江豚死亡。
据2006年全长江淡水豚考察估算,当时长江江豚数量为1800头左右,此后,以平均每年6.3%的速率下降,据2012年全长江淡水豚考察估算,长江江豚仅余1000头左右,种群下降速度增加了一倍,达到13.7%。
委员们指出,目前各种江豚保护措施难以发挥实际作用,江豚的法律地位过低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目前,江豚属于我国二级保护动物。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的法律地位差别极大。目前的全部江豚死亡事件中,尚无一例对当事人进行处罚。2007年,国家已宣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不能让江豚重蹈白鳍豚从长江灭亡的覆辙。
委员们建议,长江江豚早已达到我国重点野生动物等级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标准,把江豚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上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基本形成共识,希望国务院颁布“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并把这作为长江大保护优先生态保护行动。
(转载于武汉晚报 2017-03-04,网址链接http://whwb.cjn.cn/html/2017-03/04/content_55964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