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视角

【湖北日报】“希望2年内能在武汉长江大桥和二桥之间看到江豚” 武汉长江江豚科考启动

  

  湖北日报讯(记者文俊、通讯员孙慧、邓晓君)如何尽快让江豚重返武汉?应优先修复哪些水域?10月24日是国际淡水豚日,也是长江江豚保护日,武汉长江江豚科考在汉启动。记者获悉,在武汉水域看到江豚有望成为常态。科考活动由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主办,中科院水生支持,武汉禁捕办指导。

  近日,一群江豚在武汉城区长江水域频繁出现,视频被百万网民围观。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克雄介绍,江豚是长江唯一的大型旗舰物种,是长江生态健康的晴雨表。江豚以鱼为食,对栖息地环境有较高的要求。2006年、2012年和2017年农业农村部的三次大规模长江淡水豚科考,均未在武汉江段观察到江豚。近期武汉城区江面看到江豚,普通市民切身感受到长江大保护成效,提升市民生活的幸福感。

   

  记者了解到,此次科学考察,将采用水面观察、水下声波监测的方法,在武汉江段军山大桥至阳逻大桥60公里的江段每隔5公里放置水下声学仪器,据此科学研究武汉段水生态现状和分析相关影响因子,开展武汉江段水生态及水生物调查,确认影响江豚回武汉的主要因素,针对江豚重返武汉提出生态资源恢复修复方案。

  “矶下长川欲倒流,江豚出没水禽浮。”长江内曾经拥有两种鲸类动物,一种是白鱀豚,是长江特有的淡水鲸类动物,现已经“功能性灭绝”。白鱀豚第一种因为人类活动而灭绝的鲸类动物,也是世界范围内50年以来灭绝的第一种大型脊椎动物。另一种是长江江豚,它也面临着白鱀豚曾经历的威胁。目前,长江江豚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宜昌至长江入海口,以及大型通江湖泊洞庭湖和鄱阳湖中。水位合适的时候,在两湖的一些支流也能看到它们。

  “希望2年之内,市民能经常在武汉长江大桥和长江二桥之间看到江豚。”王克雄介绍,让江豚尽快重返武汉,需要针对性地开展水生态环境修复和鱼类资源修复,重点是洲滩和岸带环境;重建江豚自然栖息地,建设自然公园,持续监测江豚出现和活动情况。此前,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水务局、交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已到中科院水生所,和科研工作者共商让江豚重回武汉主城区长江江段的计划。

   

   

   

== 实验室与学会 ==
  • == 实验室与学会 ==
  • 水产品种创制与高效养殖全国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藻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淡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 武汉白暨豚保护基金会
  • 湖北省海洋湖沼学会
  •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
  • 中国动物学会斑马鱼分会
  • 湖北省暨武汉动物学会
  •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鱼类学会
== 平台建设 ==
  • == 平台建设 ==
  • “一带一路”海域赤潮数据库
  • 国家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 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
  • 中国科学院淡水藻种库
  • 中国科学院武汉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 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武汉分中心
  • 水生生物博物馆
== 相关网站推荐 ==
  • == 相关网站推荐 ==
  • 中国科学院
  • 农业农村部
  • 科学技术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