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202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农业与淡水渔业科技创新”等重点专项水生所获多项资助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农业与淡水渔业科技创新”“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合成生物学”等重点专项2024年度获批项目发布。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胡炜研究员主持申报的项目“黄鳝和鳜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系)培育”以及陶彬彬、何牡丹、梅志刚3名青年科研人员分别主持申报的青年科学家项目“重要养殖鱼类鲤基于可控原始生殖细胞的生殖开关育种技术”“草鱼配子操作育种技术创新与应用”“鄱阳湖长江江豚和鱼类声光融合智能监测与健康评价技术研究”获批立项。此外,水生所还在参与申报的其他项目中承担了3个课题“草鱼养殖新发疫病的流行规律与发生机制”“多要素背景下重大入侵生物的识别、监测和预警新技术”“光合藻细胞底盘的理性设计和再造”的研究任务。

“海洋农业与淡水渔业科技创新”重点专项根据海洋农业与淡水渔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趋势,针对我国水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重大科技需求,以优质蛋白高效供给、粮食安全战略保障和资源环境持续利用为目标,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新动能,基于“绿色生态、集约融合、精准高效、智慧智能”的理念,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精准绿色渔业生产体系。水生所此次获批项目以黄鳝、鳜、鲤、草鱼等特色淡水鱼和大宗淡水鱼作为研究对象,围绕我国重要养殖鱼类重要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解析、高效精准育种新技术创建、优良种质创制和新品种培育、养殖疫病的流行规律与发生机制阐释等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对支撑我国水产种业创新发展,实现现代渔业的良种化和精准化具有重要意义。

“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专项紧密围绕“三区四带”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科技需求,通过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典型区域集成示范,支撑生态监测预警、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促进生态与生产功能协同提升,形成系统治理技术体系,并进行推广应用。水生所本次获批青年科学家项目,围绕关键物种长江江豚和鱼类精准识别和监测的技术难题,研发新型声光融合智能识别技术装备、基于江豚食物网的鄱阳湖水生态网络模型,形成基于关键物种人工智能识别和水生态网络健康评价的技术体系,可为长江典型湖泊多样性监测和水生态健康评估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