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西湖大学付向东教授做客水生所创新讲座

423日上午,西湖大学付向东教授应邀到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并向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作了题为"生命,寿命,退行性疾病"报告。副所长胡炜研究员主持了开场环节,桂建芳院士等科研人员、研究生齐聚一堂,共同聆听这场学术盛宴。该报告系水生所创新系列讲座2025年第2期。

报告伊始,付向东教授抛出了“不同物种的寿命极限以及其背后的基本规律”这一发人深省的生物学问题,引导听众思考生命终极命题——衰老与死亡的重要性与演化机制。为何人类寿命上限约为120岁,而非1000岁或更久?为何与人类身体成分相似的小鼠仅能存活2-3年,而大象却能活到75岁高龄?基于衰老的自由基学说,付向东教授深入探讨了神经退行性疾病与衰老的密切关联。报告系统性地从四个方面展开:(1)氧化应激对核基因组的损伤机制,包括不同细胞类型的应对策略、胞质还原酶清除线粒体过氧化氢的作用,以及膜保护氧化还原系统在衰老中的关键影响;(2)以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为例,阐释年龄依赖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特征,包括运动神经元代谢脆弱性、复合体IV缺陷的选择性致病机制,以及mtDNA编辑动物模型对散发渐冻症表型的模拟和致病机制挖掘;(3)探讨线粒体作为"第二基因组"在特发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潜在作用;(4)提出衰老的"引擎"理论来解释寿命调控机制。这些研究不仅为理解渐冻症的选择性神经元损伤提供了全新代谢视角,其建立的mtDNA编辑动物模型更为开发针对性治疗策略奠定了重要基础。

付向东教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生命、寿命与退行性疾病之间的复杂关系,运用前沿的科研成果和生动的案例,将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在场的每一位听众都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神秘与奥秘的科学世界。在互动环节,与会人员踊跃提问,与付向东教授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

付向东教授是著名的RNA生物学家, 现任西湖大学RNA生物学与再生医学讲席教授。他率先报道了一类同时参与组成型和选择型pre-mRNA加工的SR蛋白家族,并证明这类RNA结合蛋白特异的促进pre-mRNARNA剪接体识别。他还发现了SR蛋白特异性激酶家族,证明这些激酶在转导细胞内外信号以调节细胞核中可变剪接中的重要作用。此外,他长期专注于编码和非编码RNA的调控研究,阐明其在发育和疾病中的作用,创新性开发了多项技术,用于高通量分析发育和疾病中的基因表达、mRNA亚型和基因组互作。其团队最新的突破性研究,开辟了一种从非神经元细胞转化生成功能性神经元的新策略,用以替代神经退化过程中丢失的神经元,从而有效逆转帕金森症模型的疾病表型。曾获SearleScholar Leukemia and Lymphoma Society Scholar、武汉大学杰出校友、Ray Wu Society终身成就奖和柏林墙2020年度创新科学突破奖等重要学术奖项。2010年入选美国科学促进会成员(AAAS Fellow)

付向东教授作报告

报告现场

附件下载: